欢迎来到韬克商用车网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产业热点 > 车企 >
东风柳汽:硬核智造,以实力铸就行业标杆

来源:韬克商用车网    作者: 阅读:41772 日期:2025-09-18

在中国汽车工业的版图中,广西柳州这座“汽车之城”以其独特的工业魅力与深厚底蕴,孕育出东风柳汽这一硬核企业。从1954年建厂起步,历经71年风雨兼程,东风柳汽不仅创造了中国第一辆中型柴油汽车、第一辆平头卡车“乘龙”,更成为自主品牌MPV的开创者之一。

如今,这家扎根西南、辐射全球的企业,正以“商乘并举”的战略布局、全场景的研发验证体系,以及智能化与绿色化的深度融合,书写着中国智造的新篇章。

硬核智造:从实验室到试验场的全链路突破

走进东风柳汽的研发试验中心,八大全功能试验区覆盖了从零部件到整车的全链路验证能力。这里不仅是技术的“炼狱场”,更是品质的“试金石”。

在NVH消声室,双层隔声结构将背景噪声降至17分贝,工程师们通过捕捉车辆怠速时的细微振动,将乘龙M3燃油车的噪声优化至52分贝,媲美家用洗衣机的静音水平;在四立柱台架实验室,星海V9经历20天不间断的疲劳测试,模拟真实路况下的20年使用周期,确保每一辆车的耐久性经得起时间考验。

如果说实验室是技术的孵化器,那么试验场则是产品的终极考场。

东风柳汽自建的研发试验场占地460亩,拥有43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测试区域,可开展整车动力性、经济性、可靠性及主观评价等全场景试验。其中,强化坏路测试区模拟了26种极端路况:鱼鳞坑路考验转向系统的稳定性,长波路验证车身的抗颠簸能力,扭曲路评估车架的抗扭转强度,比利时路则对减震器、内外饰及电子电器进行综合振动耐久测试。一辆卡车在此跑完8000公里,相当于在社会道路上行驶60万公里,其严苛程度远超行业标准。

技术突破的背后,是东风柳汽对用户需求的深度洞察。以乘龙翼威5纯电重卡为例,研发团队历时8个月、输出120多套内外饰方案,通过50余次研讨与15轮整车优化,最终攻克轻量化、防水及脱困三大痛点:采用铝合金与非金属材料使车重降低700公斤以上;29道防渗关卡设计确保新能源车通过高压冲洗测试;一键脱困功能让车辆在泥泞路段轻松自救。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产品竞争力,更让用户感受到“科技赋能安全”的硬核价值。

商乘并举:以场景化开发重塑行业生态

东风柳汽的硬核实力,不仅体现在技术深度,更在于战略广度。作为国内少数坚持“商乘并举”的车企,柳汽将商用车领域的底盘技术、制造工艺与供应链优势,转化为乘用车研发的坚实基础;同时,乘用车对智能、舒适的需求反馈,又反哺商用车进行智能化升级,形成“技术互融、市场互补”的良性循环。

在商用车领域,柳汽以“场景化需求”为核心,推出覆盖快递、冷链、工程运输等细分市场的定制化产品。乘龙H7 PRO牵引车通过轻量化设计,每趟车可多拉400公斤货物,年增收超2万元;针对港口运输场景,乘龙领航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实现无人集卡与传统车辆混跑,累计运营超2.5万公里零事故。

在乘用车领域,星海V9以“青云梯”前脸设计传递东方美学,二排航空级电动座椅配备通风、加热与按摩功能,综合续航达1300公里,成为中大型插混MPV市场的“豪华平权”标杆。

全球化布局是柳汽硬核实力的另一重体现。依托“乘风双擎2030计划”,柳汽将在亚洲、非洲等地共建9大海外智能制造基地,实现4周极速交付;慕尼黑车展上,4款乘用车车型将全面展示中国智造的绿色智慧物流解决方案。从东南亚到欧洲,柳汽正以“技术+生态”的双链融合模式,重新定义全球价值链中的角色,实现年海外销售30万辆的目标。

结语

从柳江畔的第一辆汽车,到覆盖120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化布局;从油泥模型室的匠心雕琢,到试验场上的极限挑战,东风柳汽用71年的坚守与创新,诠释了“硬核智造”的深层内涵。这里不仅有激光拼焊板、龙骨车身、智能电驱等技术突破,更有“望子乘龙”公益计划、卡友关怀政策等社会责任担当。当科技与人文交织,当制造与智造共鸣,东风柳汽正以“乘友之道”,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