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韬克商用车网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行业观察 > 观澜 >
卡友吐槽“刚国六,国七就要来?”专家:莫担忧,没那么快

来源:第一物流网    作者: 傅萱 阅读:4972 日期:2021-03-30

今年7月1日,对于商用车行业来说是一个关键的时间点,因为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国六排放标准即将全面实施。同时,针对国七标准,在近期结束的两会上,全国人大代表许燕妮提到了延迟实施的建议,建议国内实施国七标准时间不早于2033年。

一石击起千层浪。国六柴油货车已经让不少车企头痛不已,许多用户更是有些跟不上节奏,如今国七又被提到。显然,如此形势下,大家不禁又有些担心这一天来得太快。

排放升级 让人不得不“跟着跑”

事实上,我国用将近20年的时间,完成了从国一到国六五个阶段的升级,尤其是最近几年的升级速度越来越快,国四排放三年就升级到了国五,而国五排放持续了四年就要升国六。

在此情况下,国六排放标准的全面实施,首当其冲受影响的就是国三国四车主,其表现是车辆淘汰加速,购车、养车、用车成本增加。

目前,许多卡友手中的国四车辆大部分是在2013~2017年之间购置的,普遍车龄都不长,并且普通货车的强制报废年限是15年。这些车主,有的才可能刚刚回本,因此就有卡友表示类似“一刀切”的政策有些不近情理。南昌的秦师傅说,“我是2016年买的国四车,但是现在很多地方都限行,一个月出不了几趟活儿,还没挣钱又得换车了。”

即使国六标准实施在即,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,无论是前期购车还是后期使用成本上都会有大幅增加,同时考虑到车辆成熟度和回本周期,所以很多卡友对国六车并不感冒。无锡的潘师傅表示,“虽然现在很多人在用国六车,但是问题也多,所以我还是决定买国五的新车。”另一位来自长春的张师傅表示,“我这辆国六车特别娇贵,对于小油和不合规的尿素溶液那是拒之门外的,跟以前相比养车成本明显增加,一个使用不当可能就会面临几千甚至上万元的维修费。”

其实,国六实施后,国五车辆仍有使用缓冲期,用户无需太过担心。根据以往的经验判断,国五缓冲期至少有三年,也就是说排放标准更新3年后,或许才会更新限行政策。目前,大家对于国七是否很快到来的担心还为时过早。

资料图

排放标准升级要因地制宜

说到排放标准升级,2020年8月,在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六届三次理事会(扩大)会议上,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倪红发表主题为《移动源排放法规发展状况和趋势》的报告。她表示温室气体协同减排是未来监管需要考虑的问题,国六标准之后还会有国七,排放监管会越来越严。

有关专家表示,根据现今政策推算,国七可能在2025年之后全面实施;同时国七的实施可能比国六持续时间更短,主要也是因为现在的相关部门对于车辆的排放监管越来越严格。

关于国七在2025年实施,还是不早于2033年,我们暂且不去判断,但是,环保升级管控是大趋势,但是不根据现有国内技术水平,而一味地强调结果,有些操之过急。

新能源车型

从技术层面来看,目前国六排放标准应是全球针对重型卡车排放要求最高的标准。原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姚春德表示,“目前,按照国家现行政策和标准,我们正在全力迎接国六的到来,国六排放标准是目前世界上最严格的排放标准,对于国七是什么,我们都还没有概念,所以不应该盲目地去追寻。虽然有外媒称欧盟委员会将在2021年第四季度就新一轮欧七排放标准提出立法建议,但是要明确的是欧七也还没有推出。”

因此,因地制宜才是可持续性发展的良策。姚春德强调,“我们要根据中国的国情来判断实行燃油的标准,不能盲目地跟风。环保升级管控是必然的,也是必须的,但是面对如此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环境,尤其是汽车工业的一些‘卡脖子’技术我们还没有解决的前提下,我们更应该严谨对待目前的排放升级政策,在规范车辆污染物排放的同时,给车企、货运从业者一点喘息的时间。”

国六车型

新能源或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期

那么,除了跟紧排放政策外,还有哪些平衡排放升级与物流运输成本的良方?

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,碳达峰、碳中和成为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,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大力发展新能源,扎实做好碳达峰、碳中和各项工作。而一直成为汽车排放大户的商用车,实现碳排放、碳中和目标有利于推动新能源车、尾气排放升级板块的发展。

在此背景下,国六排放标准将加速推进实施,国七是否会如期到来还尚不能下定论。姚春德表示,“在国家发展大环境下,碳达标、碳中和的实现才是目前车企应该考虑的,在新能源车的研发上应该下大功夫,而国六还没有实施,就去考虑国七,过于杞人忧天。”

而且,有关禁售燃油车、退出时间表等的讨论也从来没有停过。那么,车企将研发方向转向新能源车将是大势所趋,或将带动新能源迎来快速增长,比如短途运输则会更偏向于纯电动,中长途运输车型或许更倾向于混动、氢燃料电池,长途公路运输车型将逐渐向清洁能源发展。

总之,国六作为史上最严的排放标准,已经能够很大程度上满足环保要求,对于用户来说,能够有更长的使用周期,对于车企来说,有足够的准备时间进行下一步的技术升级。而面对国家“碳中和、碳达峰”的中长期目标,无论车企、运输从业者都应积极行动,莫担忧,更莫急于求进,相信水到自然渠成。